对口帮扶|郭玮:驻点专家联合学科力量化解术中难题
他传授知识,向当地医务人员输出前沿专科动态;
他教学相长,主动了解基层医疗现状和患者群体情况;
他服务大众,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的优质治疗;
他便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-显微医学部脊柱外科郭玮主治医师。
2021年1月初,郭玮主治医师作为中山一院第三批医疗队成员来到封开县人民医院,进行为期一年的“组团式”帮扶工作。“来到封开,我的初衷就是提升当地医院诊疗水平,使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。”
因地制宜
提升骨科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
封开县地处两广交界处,全县以山地为主,交通欠佳,当地群众骨科疾病常见,其中以腰椎和膝关节的退行性变、骨质疏松症最为多见。郭玮医生到任后即担任骨科副主任,并迅速投入到医院和科室的日常工作中。
他很快了解到骨科即将从外科中分离出来独立运转,但科室面临医护人员少、医疗任务重的问题。此外,由于骨科长期缺乏技术指导,只能治疗简单外伤和骨折,开展清创缝合、椎体成型、关节置换等不复杂的手术。若遇到如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腰椎滑脱症、脊柱肿瘤等病例,患者只能往上级医院转诊。

郭玮医生带教当地骨科医生进行脊柱患者的体格检查
结合实际了解到的情况,郭玮医生着重完善了脊柱外科相关的诊疗技术和手术操作培训,向当地医生介绍了脊柱外科学最新指南、相关知识的查阅工具及方法,及时更新诊疗认知,进行教学查房,开展手术带教。

郭玮医生讲解和演示脊柱手术的操作步骤
成功实施封开县首例
椎管内肿瘤切除术
郭玮医生刚一到任,封开县人民医院骨科就接诊了一位76岁,腰痛20余年的男性。该患者右下肢放射性疼痛1年,MRI提示骶1水平椎管内肿瘤,神经鞘瘤可能性大。
郭玮医生立即组织当地骨科邓武主任、陈懋球主任、洪诗鹏医生、陈超文医生等共同讨论并制订详细的诊疗方案,专家团队决定先对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检查,明确肿瘤的大小、性质和边界,再进行肿瘤切除手术。2021年1月15日,在封开县人民医院手术室,郭玮医生主刀对该患者实施了椎管内肿瘤切除术。

郭玮医生从摆放体位开始,逐步指导当地医生进行正确的脊柱外科术前准备
术中探查时,郭玮医生见患者右侧骶1神经根已经完全被肿瘤包裹,没有明显神经结构,骶1椎体部分骨质被压迫、吸收。由于患者右踝尚可跖屈,若完全切除肿瘤可能丧失这一重要功能。
于是,郭玮医生立即请中山一院脊柱外科主任万勇教授进行术中会诊,“患者的神经根完全瘤化但仍存留相应节段运动功能,说明已经有其它节段神经根进行代偿支配,所以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活动的前提下,将瘤化的神经根完全切除,缓解疼痛的症状。”万勇教授在会诊时说道。
郭玮医生根据会诊意见,将已经完全瘤化的右侧骶1神经根完整切除。术后,患者右下肢疼痛症状缓解,右踝活动功能得到完全保留。

郭玮医生实施手术操作并对当地医生进行讲解和带教
据悉,此手术为封开县人民医院有史以来首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,标志着封开县人民医院实现了脊柱肿瘤诊治的新突破。同时,此次手术得到了中山一院脊柱外科的大力支持,术中两院建立起了交流、合作的会诊机制,为今后封开人民就医提供了更便利的通道。

术后,患者右下肢疼痛症状缓解,右踝活动功能完全保留
基层乡村医疗科普工作任重道远
在医疗工作之余,郭玮医生每月还跟随帮扶团队参与乡镇以及村庄的义诊活动,给乡村群众送医送药。由于当地群众多以务农为主,工作十分劳累,因此腰腿痛等关节退变疾病较为常见,每次义诊前来咨询问诊的患者多达数十人。

郭玮医生在义诊过程中为患者分析病情

郭玮医生在义诊时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
有的患者得到治疗意见和药物后十分高兴,甚至会当场打电话叫亲友一同前来就医。郭玮医生说:“基层乡村的医疗科普工作还任重道远,当地多为留守老人,保健意识薄弱,科学知识匮乏。在义诊过程中,我时常提醒和建议现场的群众将健康知识传授给身边的亲友。”

郭玮医生在和同事讨论病情

医疗队员合影
时间已逝,情谊不变,“我的帮扶工作虽然结束了,但中山一院和封开县人民医院将继续紧密合作、频繁交流,为基层群众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。”郭玮医生表示,一年的帮扶工作使他成长和获益许多,他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寻找机会为封开人民服务,为封开的医疗事业发展添砖加瓦。
(来源:帮扶封开医疗队、人力资源处、新闻中心)